立秋老人如何保健养生防病
1、调节饮食防秋燥;燥;是秋季的主气,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致病因素,此时被称为燥邪。燥;性干涩,很容易损伤人体的津液,导致肺的病变,出现口唇干燥、鼻咽干燥、皮肤干燥、干咳少痰、大便干结、舌干少津等症。合理的饮食调节是防止秋燥的重要措施。具体而言,包括两个方面:首先,注意滋阴润肺。秋季应多吃甘平润燥、养肺生津的食物,例如梨、柑、桔、荸荠、甘蔗、百合、莲子、藕、核桃、芝麻、糯米、蜂蜜、猪肺、猪皮、新鲜蔬菜等;秋季多吃粥食,及时饮水或果汁,或者用麦冬、沙参、石斛等中药煎水代茶饮用,都能起到良好的滋阴润燥效果。而辣椒、胡椒等辛辣食品则应少吃。第二,注意健脾益气。脾胃是后天之本。脾胃强健,才能化生气血,转输津液,使肺得到滋养。这就是中医脾土生肺金的道理。特别是对于脾胃虚弱的老年人,要注意吃一些健脾益气、开胃消食的食物。这类食物很多,有大米、小米、玉米、薏苡仁、高粱、小麦、荞麦、白扁豆、黄豆、豆浆、甘薯、牛肚、鸡肉、兔肉、草鱼、鲫鱼、鳙鱼、平鱼、黄花鱼、番茄、南瓜、莲藕、白萝卜、香菇、蘑菇、猴头菇、白木耳、板栗、山楂、无花果、花生、红枣、木瓜、山药等等。老年人可以选择这些食物,做成粥、羹、汤食用。此外,设法保持室内一定的湿度,也有利于防止秋燥。
2、愉悦身心解秋愁秋季属金,在五脏应肺,与忧愁悲伤的情绪关系密切。有调查显示,秋季是抑郁症高发的季节。何处秋风至,萧萧送雁群,自然界秋风萧瑟的景色,容易引起老年人悲观伤感的消极情绪。因此,要重视精神情志的调摄。可以通过琴棋书画、养花种草、玩物赏鸟、品读幽默、欣赏相声小品、登高远望旅游、亲友聚会交谈等方式,愉悦身心,解除烦忧,保持心情愉快。避免不良情绪刺激,避免观看过度忧愁悲伤的影视节目。作为晚辈,则应及时关注老年人的情绪变化,防止不良事件发生。此外,月季花、玫瑰花、合欢花、茉莉花等,有疏肝解郁的作用,可以泡茶饮用;驴肉有解除烦忧的功效,心情不佳时,可以适当食用。
3、谨慎起居御秋寒;一场秋雨一场寒,立秋之后,天气逐渐变冷。老年人抵抗力较弱,秋季要关注天气和气温变化,及时增减衣服,防止寒气的侵袭。特别是患有老慢支、肺气肿、哮喘、冠心病、高血压、风湿和类风湿疾病的老人,更应注意避风保暖,防止旧病复发。但也不要穿得太多,捂得太严,以免一穿一脱,受凉感冒。秋季的作息安排,要早卧早起,与鸡俱兴。就是说,老年人在秋天,要早点睡觉,早点起床;养足气血,提高抵御寒邪的能力。秋季天高气爽,可适当早起,在清凉的晨风中散步、跑步,呼吸新鲜空气。但应注意,锻炼不能过度,以微汗为度,而不能大汗淋漓。时已立秋,立秋预示着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,秋天即将来临。立秋之后,大自然阳气敛降,湿气随之下潜,因而出现以凉和燥为主的气候特征。人的生理和心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。
创建时间:2014-08-10 00:00